傳統摳圖方式,如魔棒工具、鋼筆工具,在處理邊緣復雜的頭發時往往力不從心。魔棒工具容易選擇到不該選擇的區域,鋼筆工具雖然精確,但需要極高的耐心和技巧。有沒有更智能、更高效的方法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Photoshop的版本更新迭代,帶來了更強大的摳圖功能。其中,“選擇并遮蔽”工作區就是專門為復雜摳圖而設計的。它集合了多種邊緣調整工具,能夠更精細地控制選區邊緣,尤其擅長處理毛發。
進入“選擇并遮蔽”工作區后,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初始選區。你可以使用快速選擇工具,大致圈出人物或主體。不必追求完美,重點在于包含所有需要保留的區域,并排除大部分背景。這里,關鍵在于“大致”二字,不要過度糾結于細節。
接下來,利用“調整邊緣畫筆工具”在頭發邊緣涂抹。這個工具是專門為處理毛發而設計的,它能智能識別頭發絲,并將其從背景中分離出來。涂抹時,注意筆刷大小要適中,沿著頭發的走向輕輕涂抹。避免過度涂抹,以免引入不必要的背景顏色。
調整邊緣畫筆工具的原理,實際上是基于算法對顏色和紋理的分析。它會尋找顏色和紋理的過渡區域,并嘗試將這些區域識別為毛發。因此,背景顏色與頭發顏色差異越大,摳圖效果越好。例如,在深色背景下摳淺色頭發,效果通常會比在淺色背景下摳淺色頭發更好。
在“選擇并遮蔽”工作區的右側,有很多參數可以調整。其中,“平滑”用于減少選區邊緣的鋸齒感;“羽化”用于 softening 選區邊緣,使其與背景融合得更自然;“對比度”用于增強選區邊緣的銳利度;“移動邊緣”用于擴大或縮小選區范圍;“凈化顏色”用于去除選區邊緣的雜色。
這些參數的調整需要根據具體圖像進行。通常,可以先嘗試調整“平滑”和“羽化”這兩個參數。適當增加“平滑”值,可以減少邊緣的鋸齒感,但過高的“平滑”值可能會導致細節丟失。適當增加“羽化”值,可以使邊緣過渡更自然,但過高的“羽化”值可能會導致邊緣模糊。然后,根據需要調整“對比度”和“移動邊緣”參數。
“凈化顏色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。它能自動去除選區邊緣的雜色,使其與背景顏色更協調。尤其是當背景顏色與頭發顏色接近時,“凈化顏色”的效果非常明顯。然而,“凈化顏色”也可能會導致頭發顏色失真,因此需要謹慎使用。
除了“選擇并遮蔽”工作區,還可以使用通道摳圖。通道摳圖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顏色通道的對比度差異,創建選區。選擇一個對比度最高的通道,復制它,然后調整亮度對比度,使頭發呈現白色,背景呈現黑色。然后,使用畫筆工具修飾細節,將頭發邊緣的灰色區域涂成白色,將背景中的白色區域涂成黑色。最后,將該通道作為選區載入,即可得到頭發的選區。
通道摳圖需要一定的圖像處理基礎,但它能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和控制力。尤其是當頭發顏色復雜,與背景顏色差異不大時,通道摳圖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還有一種高級技巧是使用圖層混合模式。將人物圖層復制一份,放置在原始圖層之上。然后,將上方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“正片疊底”或“顏色加深”,這可以加深頭發的顏色,使其與背景分離更明顯。接下來,使用蒙版工具,將不需要加深的區域遮蓋掉,只保留頭發部分。這種方法適用于頭發顏色較淺,與背景顏色接近的情況。
摳圖完成后,還需要進行后期的潤飾。例如,可以使用畫筆工具,在頭發邊緣添加一些細小的頭發絲,使其看起來更自然。也可以使用模糊工具,軟化邊緣,使其與背景融合得更好。還可以使用顏色校正工具,調整頭發的顏色,使其與整體畫面更協調。
一個成功的頭發摳圖,不僅需要精湛的技巧,更需要耐心和細致。不要指望一步到位,要反復調整,不斷優化。只有這樣,才能摳出高質量的頭發,讓你的圖像處理作品更上一層樓。例如,為電商產品摳圖,細致的頭發處理能顯著提升產品的美觀度,進而提高銷量。
總之,PS摳頭發的優化是一個持續學習和實踐的過程。掌握多種方法,靈活運用,才能在各種復雜場景下,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務。
下一篇: 小程序設計入門指南:從基礎到高手之路